“综N代”凭什么刷出新时代乡村幸福密码

■记者 王彦

  两年三季,数字文化生态一日千里的今天,一档以百姓为主角的节目多次在播出当天的全国上星频道综艺中拥有最大规模的观众群。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三季收官在即。聚焦乡村振兴,本季节目探访了24个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和美乡村,迄今保持着高收视、高热度,首播累计触达观众近7亿人次。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逐渐落地为壮丽现实,相关文旅类节目亦呈显流。作为央视精品IP,《山水间的家》何以在“同题竞赛”中领跑,成为新时代“三农”纪实综艺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以第三季为例,节目把准时代脉搏,深入挖掘广袤乡土大地的农耕文明魅力和创新实践成果,在时代语境中解读新产业、新业态下的宜人村落,也亮出一张张“人美、景美、情美”的中国乡村新名片。

  根植兴农沃土,探寻农业农村发展“新质”之路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什么样?《山水间的家》第三季以“三农”的繁荣景象为笔墨,通过多元的乡村体验等叙事手法,描摹全国各地乡村如何立足特色谋产业、因地制宜促发展的奋斗图景。

  比如面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新命题,节目走进农业生产一线,从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的小切口望见农业大变革。在江苏无锡锡山区严家桥村,无人驾驶系统实现了插秧、播种、收割全过程无人化,让“只闻机械声,不见种田人”的无人化场景成为现实;在陕西安康汉滨区财梁社区,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乡村惠民服务体系的应用,让观众对“一屏观千里,一网管全局”的数字乡村系统有了更多期待。

  又如农文旅融合这一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节目也从具体案例里找寻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华丽跃迁。四川省达州市宝塔坝村打造“荷花节”文旅品牌,将万亩荷塘的“生态颜值”转换为旅游业的“经济产值”;江西省萍乡市茅店村将武功山景区流量变为村庄“留量”,走出“以景带村,景村融合”的发展路。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新的产业链条,助力乡村经济腾飞,为乡村带来多元就业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收益。在这里,青山绿水不仅是“诗和远方”的象征,更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从“塑形”到“留魂”,绘就幸福底色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育新农人,才能增添新动力。《山水间的家》第三季把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与新农人水灵灵、沉甸甸、沾泥土的生活有机结合,从“塑形”到“留魂”,绘就幸福底色。

  在贵州省遵义市山堡村,“辣妹子”梁静打造出村内第一家辣椒家庭作坊;在北京市大兴区李家场村,00后新农人李震让菌菇家庭农场升级了体验采摘园、社会实践课堂等新功能;在新疆伊犁州四宫村,返乡青年潘伟杰积极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助力四宫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双向奔赴故事,自会激发观众情感共鸣,引导更多有技术、有视野、有魄力的年轻人“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乡村发展,要守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节目也聚焦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索,充分释放乡土文化的内在魅力,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湖北省宜昌市青林寺村村民结合谜语民俗文化,打造极具青林寺村特色的“谜橘”产品,为传统的消费场景注入新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动能;云南省红河州阿者科村村民通过对哈尼梯田、原始蘑菇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保护和改造,让它们成为更加独特、更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推动文化和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还有节目的制作匠心。快节奏的数字文化大环境里,《山水间的家》顺应农作物时令,真实记录中国农业生产生活景象。春末,海带丰收季,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摄制组每天乘坐渔船深入海洋牧场,扎根渔民生活;夏初,又横跨4000余公里,顶着高温,捕捉新疆四宫村数万亩薰衣草绽放的治愈瞬间。正因此,观众能随镜头游历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乡村、领略乡村发展的多样性,从关注乡村到去往乡村,在山水间收获身心栖息。

责编:张晓荣 ]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vipmq.com  E-Mail:jojonunu9595@gmail.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