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熠 钟菡
近日,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揭晓,上海原创、上海出品交出亮眼答卷。电影《长安三万里》《万里归途》《人生大事》、电视剧《繁花》《三体》《城中之城》、杂技剧《天山雪》、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堪”》、歌曲《新路》、网络动画片《中国奇谭》、理论文章《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7个门类11部作品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传统门类继续巩固领先地位,沪产电影、电视剧双双实现“大满贯”;新增门类参评项目成绩突出,网络文艺、理论文章斩获佳绩。上海市委宣传部再获组织工作奖。
正如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所言:“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是对上影内容创新的莫大肯定,也是对创作者多年来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把握时代脉动、积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最好回报和鼓舞。”上海兴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电视剧《城中之城》出品人杨文红说,立足时代,展现时代风貌,在真实的环境中“拷问”人物,让人物有真环境、真反应、真情感,才是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创作。
现实题材作品超半数
本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上海电影、电视剧两个门类6部申报作品全部获奖,电视剧门类连续两届实现“大满贯”。纵观获奖佳作,现实题材作品超半数,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淬炼主题,深度聚焦现实生活。
回忆起《城中之城》的创作之路,杨文红感慨,文学性是《城中之城》的底色和内在力量,“短兵相接”的现实主义则是这部剧的锋芒所在。《城中之城》改编自上海作家滕肖澜的同名小说,把镜头对准陆家嘴金融城。“电视剧创作继承发扬了小说中的文学性,并向前推进一步,令剧中所有的人物角色均具有复杂的‘光谱’。”
电视剧《三体》播出后,不但口碑持续走高,也成功走出国门,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喜爱。《三体》出品人、总制片人白一骢说,“科幻是大众的,以人类为主体幻想和描摹宇宙,不同国家的观众都可以获得认同感。我们实现文化输出,科幻将是一个重要途径。”
电影《万里归途》首次将中国外交官撤侨故事搬上大银幕。华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万里归途》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是华策集团主投主控的电影首次获此殊荣,“自1992年创立以来,华策集团始终坚持弘扬主流价值观,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持续打造新主流影视精品”。
歌曲《新路》则用艺术的表达,反映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带领百姓摆脱贫困,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的情况。“这首歌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怕艰险、披荆斩棘、勇闯新路,展示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之魂。”主创表示。
《人生大事》以中国电影中罕见的殡葬题材为切入点,引导观众以积极、豁达的态度面对生命终极命题,用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讲述小人物情感的成长故事。创作团队说:“这部电影凝聚着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表达,希望能够通过它唤醒大众对于人间温情的共鸣,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擦亮“上海文化”品牌,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用创新的艺术表达让观众耳目一新,也是上海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特质。
本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上影有《繁花》《中国奇谭》两部作品获奖,它们都是近年上影传承发扬创作传统,在精品上求突破的力作。其中与王家卫导演合作的电视剧《繁花》生动展现了上海改革开放后具有代表性的时代图景,不仅成为爆款电视剧,还掀起了上海文旅热潮;《中国奇谭》在B站播出后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播放量一年破3亿,成为上影在网络新赛道的一次成功探索。
从《战上海》到《天山雪》,上海杂技团连续两届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梁弘钧说,《天山雪》的剧情横跨70余年,把上海援疆的历程以及两地人民的交往及深厚情感,史诗般地呈现在舞台上。“这次获得‘五个一工程’评选的肯定,让我们有更好的信心,用杂技艺术来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文化象征。由上海方面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制的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堪”》,讲述了赫哲族尤日根一家三代人与“伊玛堪”生死相依的故事。该剧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以后,听众反响热烈,应听众的要求,电台数次重播了这部史诗级的精品广播剧。
由上海追光影业有限公司第一出品的《长安三万里》是其“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影片取得18.24亿元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影史第二。影片通过大诗人高适、李白等人的传奇故事,不仅点燃了全国观众的“唐诗热”,更大幅带动文旅消费。“动画电影能获得荣誉,坚定了我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深耕动画电影的信心。”《长安三万里》制片人宋依依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评选新设网络文艺门类,恢复理论文章门类评选。其中,理论文章《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学术界引发热烈反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展现了上海在理论创新与文化传播上的双重飞跃。
沉甸甸的奖项认可,也激励创作者进一步发挥所长,打造更多上海原创时代精品。王隽表示,上影以讲好故事、拍好看的电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继续彰显“红色底色、时代亮色、海派特色”。目前,上影已形成2024—2026年涵盖多片种、多题材的首批片单。
[ 责编:张晓荣 ]